在高度競爭與精密要求的產業中,半導體可說是現代科技的基石,其生產流程涉及數百道高潔淨、高精度、高連續性的製程。隨著良率、交期與成本壓力日益攀升,導入自動化成為半導體企業提升競爭力的關鍵。本文將聚焦於半導體產業導入自動化的關鍵優勢、導入考量與實際應用場景,並推薦適合的機器手臂、協作型機器人與配套解決方案。
Universal Robots 是全球協作型機器人(cobots)的領導品牌,廣泛應用於各種產業。我們的使命簡單明確:為任何人、任何地方提供自動化。

在高度競爭與精密要求的產業中,半導體可說是現代科技的基石,其生產流程涉及數百道高潔淨、高精度、高連續性的製程。隨著良率、交期與成本壓力日益攀升,導入自動化成為半導體企業提升競爭力的關鍵。本文將聚焦於半導體產業導入自動化的關鍵優勢、導入考量與實際應用場景,並推薦適合的機器手臂、協作型機器人與配套解決方案。
所謂的半導體自動化,指的是在晶圓製造與封裝過程中,透過導入自動化設備來執行搬運、加工、量測與對位等操作。舉例來說,前端製程中常見的 FOUP 自動搬運系統(如 OHT、AMR)、具備奈米級精度的曝光平台與雷射加工模組,精密對位模組、載具監控系統、探針測試平台、封裝上下料與主動對位平台等,都可以視為半導體自動化作業。以下為半導體自動化的五大優勢:
<延伸閱讀:2025最新|工廠自動化是什麼?企業必懂自動化優勢、應用、導入流程全公開!>
隨著全球人力資源短缺與成本持續上升,企業難以依賴大量人力維持高強度且重複性的生產作業。同時,面對極端交期壓力與快速變動的市場需求,傳統的人工操作與生產調整方式,往往無法即時應變,進而影響訂單交付與客戶滿意度,導入自動化不僅是效率提升,更是產線穩定與品質控管的必要條件。以下為半導體企業推動自動化的常見原因:
半導體產業從前段晶圓製造到後段封裝與出貨,整體流程涵蓋光刻、蝕刻、鍍膜、測試、切割、封裝與物流,每一環節皆可導入自動化管理。例如,在光刻與蝕刻階段,導入自動上下料模組與機器手臂,能大幅提升製程準確度與良率,有效減少人為誤差,並提升產線彈性與穩定性。在鍍膜與晶圓切割流程中,透過封閉式自動搬運系統,可精準控制膜厚與切割精度,避免瑕疵產生。而在最終封裝與出貨階段,自動光學檢查機、條碼追蹤系統與機器手臂分類系統進一步提升整體品檢效率與可追溯性,實現 24 小時無間斷運作。

半導體製程自晶圓投片開始,歷經光刻、蝕刻、薄膜沉積、離子植入、清洗、檢測與封裝,每一環節都可導入對應的自動化設備。
於前段製程,如光刻、薄膜沉積與蝕刻等步驟,設備通常搭載高精度運動控制平台與環境穩定系統,確保奈米級電路圖案的穩定轉印與多層堆疊。此階段透過自動上下料模組與機械手臂完成晶圓搬運,不僅避免人為污染與破片風險,也提升生產連續性;例如光刻設備會結合氣浮平台與雙驅馬達,實現高同步低振動的曝光作業,達成奈米級的定位精度;鍍膜與蝕刻程序則仰賴晶圓的平整度與動態控制能力,透過精密平台與閉迴路控制實現膜厚一致性與蝕刻輪廓完整性。
進入晶圓檢測與製程監控製程,則結合自動化量測平台、光學系統與 AI 影像處理演算法,能即時量測薄膜厚度、線寬與平整度等參數,並將資訊回饋製程修正,同時也成為 AI 訓練資料的基礎來源。這些高度自動化的監控平台與量測系統不僅強化了良率控制,也逐步取代人工作業,提高反應速度與數據準確性。
在後段製程中,晶圓切割環節結合雷射加工模組與多軸精密運動平台,可高速完成切割且維持極高的定位精度,對於晶圓微形變或不規則切割路徑,也能透過內建的補償機制自動修正。在封裝階段,導入協作型機器手臂與多軸運動系統,能精準完成晶片黏著、引線鍵合、覆晶封裝等操作,特別適用於 CMOS 影像感測器與矽光子等高階產品,亦可結合主動對位系統即時調整角度與耦合品質,大幅提升封裝效率與精密度。
最終的電性測試與壽命評估階段,則運用自動探針平台與影像導引技術,確保探針卡與晶片焊墊的高精準對接,使測試作業更加快速穩定。
<延伸閱讀:機械手臂可以做什麼?2025最新機械手臂應用實例完整解析>
在智慧製造的浪潮下,全球領先的半導體企業紛紛導入高度整合的自動化系統,以應對日益嚴苛的製程要求與營運挑戰。台積電於其新廠「晶圓十八 A 廠」率先導入「晶圓自動化收貨入庫系統」,透過自動輸送帶、無人搬運車(AMR)與高效率機器手臂串聯倉儲與無塵室生產線,大幅降低人員在搬運過程中的勞力負擔。該系統實施後,成功減少高達 95% 非技術性人力操作,每位庫房員工每日搬運量減少超過 1.8 公噸,不僅提升了作業安全性與物流效率,也促進人力資源轉型。
另一方面,聯電則以其節能微控制器(MCU)與電源功率管理晶片(PMIC)進行智慧設備部署,廣泛應用於自動化模組與企業營運裝置中,從生產線設備監控到能源使用效率管理,全面強化工廠的運營效能,透過這些半導體元件與傳感器的搭配,聯電構建出具有即時資料回傳與運作優化能力的自動化平台,為後續導入 AI 分析與機器學習技術奠定基礎。
在實際製程中,多數半導體代工廠也大量導入協作型機器手臂,用於晶圓的自動上下料與封裝貼裝等作業。
<延伸閱讀:2025最新|AI自動化是什麼?5分鐘了解人工智慧如何與機械手臂整合及重塑>
在評估自動化設備是否適用於半導體生產時,首先需確認其潔淨度等級是否符合無塵室規範(如 ISO Class 1~5),其次考量定位精度、動態速度與負載能力是否符合製程要求。自動化系統的模組化與擴充性也是重點之一,如果能容易與既有產線整合,可以有效降低升級成本與停機風險;另外若工作區域空間受限,建議選用具有高自由度的協作型機器人。優傲科技提供的協作型機械手臂產品擁有靈活性高、容易部署、佔地面積小等優勢,企業可以根據產線或作業需求挑選適合的機型;開發的軟體如 PolyScope X,則是便於跟協作型機器手臂整合,易於編程的特性,使其可以輕鬆順應生產變化。
<延伸閱讀:掌握機械手臂挑選6要素!選購最適合你的協作型機器人>
推薦產品>>PolyScope X
MC250 包含 MiR250 與 UR10e, 以「移動式」概念解決無塵室長距離搬運與人員進出帶來的污染風險,它結合自主導航與 ER-Vision 視覺定位,在 OHT 軌道覆蓋不到的區域,能將 FOUP 晶圓盒從光刻區快速送到鍍膜區,接著再把耗材回收至倉儲區,形成閉環式自動化物流。對管理者而言,這款協作型機器人 代表的是「不需改動現有機台,也能補上最後一哩搬運空缺」的投資回報——機台稼動率提高、交叉污染顯著下降,而排程系統則能即時追蹤每一次移載紀錄並回寫 MES,完整保留製程可追溯性。
想打造無塵室內的智慧物流?立即了解推薦產品>>MiR MC250
當製程側重於頻繁換線或多批次生產時,UR12e 的 12 kg 負載與長作業半徑便能在光刻、清洗或 DIE BOND 上下料工站間「一臂多用」。其拖曳式介面讓產線工程師無須撰寫程式即可在數分鐘內建立新路徑,並把最常用的動作模板存在 PolyScope X 中,日後只要呼叫程式即可快速切換產品。這種低程式門檻加上高重部署彈性的特性,尤其適合試產線或以 NPI(新產品導入)為核心的半導體 封測廠,大幅縮短打樣到量產的時間。與視覺夾治具整合後,UR12e 亦能擔任 AOI 站旁的翻面或定位機械手臂,補足檢測機缺乏靈活抓取角度的限制。
尋找可靈活部署的上下料方案,>>UR12e
若工站需要搬運 CMP 拋光盤、EUVD 探針卡或高扭力鎖附散熱模組,UR30 的 35 kg 高負載加上 1,300 mm 臂展可一次涵蓋「重物舉升 + 精密對位」雙重需求。它的高扭力關節與力矩感測器可在組裝光學封裝或大型散熱板時,維持 ±0.1 Nm 的鎖附一致性;而穩定模式則確保在保護性停機條件觸發時,機台仍維持工件不位移,符合高價值元件的風險控管標準。對處於擴產階段、但廠房空間已趨飽和的 半導體 製造商來說,UR30 小巧底座與模組化 I/O 讓它能直接嵌入現有夾治具框架,在不調整設備佈局的前提下完成重載升級,為後段封裝區帶來真正可量化的自動化成效。
讓高負載不再是限制,高精度封裝與模組組裝一次搞定>>UR30
半導體製造業的本質,決定了其對於精度、潔淨度與穩定性的極高要求,在這樣的條件下,自動化不再是「可選項」,而是實現高品質、高產能與智慧製造的必經之路。優傲科技提供多樣機械手臂產品,以及軟體、工具配件等,不僅能快速整合至既有系統中,也可因應製程變化進行彈性調整,協助半導體企業打造具韌性與競爭力的智慧產線。
推薦服務>>優傲科技服務與支援介紹
<延伸閱讀:工業4.0是什麼?智慧製造核心、影響面、技術應用、未來布局全方位解析!>